站点介绍
所在地 : 山东,济宁
重点学科 : 0个
类别 : 师范
硕士点数 : 0个
隶属 : 山东省教育厅
博士点数 : -
学校地址 :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新区杏坛路1号
联系电话 :0537 ;博学笃志、择善敦行 ;的校训,形成了 ;至诚至朴、求是求新 ;的校风、 ;诲人不倦、敦品励学 ;的教风和 ;学而不厌、切问近思 ;的学风。学校秉持 ;学生为本、教师先、服务地方 ;的办学理念,围绕建设高质量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径,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数十年弦歌不辍,几代人薪火相传,学校先后为党和国家培养了10余万合格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高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省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绿化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儒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初等教育学院校区(原曲阜师范学校)地处曲阜明故城内,西临孔庙,北接孔府,地理位置独特,人文环境优越。1926年,校内成立了鲁西南地区最早的中共党组织 ;智慧校园 ;建设全国领先,教育教学信息化、智慧化建设跻身山东省属高校前列,被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授予全国首家 ;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 ;,已建成启用 ;智慧教室 ;129口,可同时满足12000人上课需求。学校实施校园景观提升工程,校园内绿翠环绕、假山曲池,环境优雅,景色怡人。
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教师教育优势突出、应用学科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积极对接山东省 ;十强 ;产业、济宁市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集中打造了化工、机电、信息、金融、生物、材料、教师教育等11个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生物工程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建有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一流专业6个,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专业2个。省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省高校课程联盟上线课程1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学校不断强化教师教育办学优势,加大教师教育投入,成立 ;教师教育学院 ;,高标准建设了 ;教师教育培训中心 ;。2018年以来,获省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12项,获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7项。学校是省教育厅批准的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与曲阜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
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 ;百名卓越人才 ;支持计划,坚持引育并举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212人,其中,博士152人、硕士681人,正高级职称85人、副高级职称316人。兼职研究生导师5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6个。
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育人工作,先后与青岛英谷、山东智博、山东中兴、邦盟汇骏(上海)等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加大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共建软件外包、云计算与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27个专业方向。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济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构建学生专业成长平台。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88个。2018年以来,我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奖606项,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理念,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凝练学科优势,突出科研特色。大力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建有省重点学科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 ;十三五 ;高校科研创新平台2个,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济宁市重点实验室1个。组建了智能制造研究院、安全工程技术中心、基础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中心、资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工程中心,成立了 ;济宁学院3D打印研究院 ;、 ;济宁学院靶向药物研究院 ;。 ;济宁学院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被评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入选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 ;孔府家学研修基地 ;和 ;济宁学院图书馆 ;被批准为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18年以来,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17项;发表论文870篇,其中核心期刊512篇,SCI、EI、SSCI等收录300余篇;获授权PCT国际专利、中国发明专利共计85件。2021年2月自然指数榜单中,学校综合学科在大陆地区高校排名166位,居山东省高校第13位,其中化学学科在大陆地区高校排名129位,居山东省高校第12位。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主动对接济宁建设 ;制造强市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全力构建 ;政校企互动、产学研结合 ;生态系统。与济宁市人民政府等地方政府等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与济宁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共同主办了 ;合作共赢融合发展 ;校地对接会,进一步深化校企对接合作。与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共建 ;济宁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院 ;,与东宏集团、恒信集团、山东网商科技集团共建产业学院,与焦点福瑞达、山东世纪阳光共建产业研究院,与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专业性技术创新平台,累计与中煤集团、山东公用环保集团、山东鲁泰控股集团、辰欣药业等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或技术合同60余项。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对接国家 ;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先后与俄罗斯、乌克兰、泰国、菲律宾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教师互派、学分互认以及留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多形式、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回首过去,山林筚路;放眼未来,玉汝于成。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治校能力和办学水平,努力把学校打造成风清气正、政通人和、鸟语花香、富有活力的高质量应用型大学。
重点实验室:学校拥有7个实验中心、48个实验室。物理实验室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一类实验室。
食宿条件:根据不同的住宿条件,住宿费为每生每学年800~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