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官方微博
所在地 : 陕西,西安
重点学科 : 1个
类别 : 医药
硕士点数 : 0个
隶属 : 陕西省教育厅
博士点数 : -
学校地址 : 西安市未央区辛王路1号
联系电话 :029 ;百千万人才工程 ;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才2人,享受 ;三秦人才津贴 ;1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人,省 ;三五人才工程 ;2人,陕西省卫生系统 ;215人才规划 ;1人,陕西省医疗卫生领域顶尖人才1人,享受省级政府津贴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科技新星、省 ;青年杰出人才 ;、省 ;特支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21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9人,全国 ;三八红旗手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医学教育系统 ;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省部级 ;先进工作者 ; ;师德先进个人 ; ;五一巾帼标兵 ; ;陕西青年五四奖章 ;等17人。陕西省 ;三秦学者 ;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个。
教育教学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 ;一流学院 ;建设单位,现有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开办有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具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目前有21个招生方向。普通本科教育开办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21个专业。现有 ;双万计划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 ;双万计划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省级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教改课题24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等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40余项。
学校坚持 ;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 ;教学中心地位 ;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在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组织实施的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中,学校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试点高校。目前已探索出了独特的 ;校-院-社区联合的导师组培养模式 ;,突破校际界线,与16所具有专业特色及影响力的医疗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建成了一支400余人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导师队伍。
医疗工作与临床教学资源
学校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基地。现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附属宝鸡医院、附属汉江医院、附属陕西省人民医院6所直属附属医院,总编制床位6284张。另有教学医院(含非直属附属医院)、实习医院共30所。
附属陕西省人民医院拥有国家、省级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21个,是国家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和《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第一附属医院为第一临床医学院及全科医学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全科医学专业为陕西高校 ;一流专业 ;,有省级重点专科和优势专科5个。西北首家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第二附属医院为第二临床医学院,设有临床医学系和麻醉医学系,眼科是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光明中心,同时有省临床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卫健委爱婴医院、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市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精准康复评估与服务定点医院。附属宝鸡医院是全国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9个 ;市级医学重点专科 ;,曾成功完成国内首例 ;多平面超长时限断掌再植手术 ;。附属汉江医院有两个市级重点学科,参与 ;医养在汉中 ;发展战略,以创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为目标,打造老年病和康复医学科为龙头的特色科室。近年来,附属医院SCI共收录论文306余篇,参编教材14余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980余项,发明专利71项、获批经费1000余万元。学校对附属医院进行日常统筹整体发展规划和监督管理,以提高附属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开展学术交流、临床研究、人才培养等活动,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并助力 ;健康中国 ;和 ;健康陕西 ;。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为导向,加大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数量逐年上升。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6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技人才20余人。近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7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60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5项,科技成果转化21项、转化经费101.1万元。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和空军军医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战略协作。先后与尼泊尔国家医学科学院、韩国庆熙大学、日本山梨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比利时汤姆斯莫尔大学、波兰热舒夫大学、美国哈町大学等12个国家或地区的16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通过同友好院校开展新冠抗疫互助、学生联合培养、教师短期访问、学生互派交流、线上线下学术报告等合作形式,将教育国际交流走深走实。
学校积极加入 ;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 ;、 ;中俄医科大学联盟 ;等医学类国际教育组织,举办或协办全科医学、医学人文、医学出版等领域的国际会议,扩大同国内外医学类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学习,提升我校的国内外知名度,为办学国际化开拓渠道,搭建平台。
服务地方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先后被确定为陕西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陕西省基层医生培训中心。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医药卫生人才9万余人,缓解了我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员紧缺现状。继续教育学院充分发挥 ;陕西省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 ; ;陕西省计划生育技术干部培训学院 ;的作用,承担了万名医生培训、计生技术人员培训、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等多项基层医生继续教育项目,旨在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诊疗水平。
发展态势
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学校改革发展全局,坚持依法依规治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 ;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人文素质高 ;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紧紧围绕 ;十四五 ;发展目标和校党代会 ;三步走 ;中长期战略目标,以 ;一流学院 ;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 ;七个一 ;工程,着力推进 ;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和学科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与内部治理结构,着力构建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西北地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食宿:学生生活区位于教学区北面,占地面积近300亩。生活设施齐全,条件舒适,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区内公寓楼群林立,容纳量近万名学生。宿舍每间15平方米,6人标准间,内设洗漱间、卫生间、暖气、201电话和网络接口。此外,区内有学院卫生保健中心、饮食服务中心、洗浴中心等。生活区全体员工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为同学们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